央视网|中国网络电视台|网站地图 |
客服设为首页 |
柳宗元(773~819)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字子厚。祖籍河东(今山西永济),后迁长安(今陕西西安),世称柳河东。因官终柳州刺史,又称柳柳州。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,并称韩柳。
![]() |
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,少有才名,早有大志。但其早年为考进士,文以辞采华丽为工。贞元九年(793)中进士,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,授集贤殿正字。一度为蓝田尉,后入朝为官,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,迁礼部员外郎。永贞元年(805)九月,革新失败,贬邵州刺史,十一月加贬永州(今湖南零陵)司马。元和十年(815)春回京师,又出为柳州(今属广西)刺史,政绩卓著。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。被贬期间,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。
![]() |
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,主张文以明道,认为“道”应于国于民有利,切实可行。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,强调文须有益于世。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,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,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。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,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《庄子》、《老子》、《离骚》、《史记》等学习借鉴,博观约取,以为我用,但又不能厚古薄今。在诗歌理论方面,他继承了刘勰标举“比兴”和陈子昂提倡“兴寄”的传统。与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。他的诗文理论,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。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,文的成就大于诗。
![]() |
柳宗元在广西任柳州刺史4年,死于任上。虽然他在柳州为官时间不长,但他热爱柳州,政绩卓著,深受当地人民爱戴。他死后,当地百姓为纪念他而修建了柳宗元衣冠墓和罗池庙 ( 现称柳侯祠 ) 。
柳侯祠原名罗池庙,位于柳侯公园内西隅。祠分前、中、大殿三进平房建筑,白壁青瓦,红柱丹梁,庄严肃穆。内有元代柳宗元石刻像、镇祠之宝“荔子碑”、相传为柳宗元书写的“龙城石刻”以及历代名人诗碑等珍贵石刻。
![]() |